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含有进口成份出口货物原产地标准主要制造、加工工序清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9:59:40  浏览:88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含有进口成份出口货物原产地标准主要制造、加工工序清单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含有进口成份出口货物原产地标准主要制造、加工工序清单
1992年4月1日,对外经济贸易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第六条的规定,现制定含有进口成份出口货物原产地标准主要制造、
加工工序清单如下: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第一类 活动物和 | |
| | 动物产品 | |
|------------|--------------------|----------------------------|
|第3章 | | |
|03.03 |冻鱼卵 |取卵、分选和冷冻 |
|------------|--------------------|----------------------------|
| |鲜的、冷藏的或冻藏 | |
|03.04 |的鱼片和其它鱼肉 |清除内脏和剔骨刺 |
| |(不论是否切碎) | |
|------------|--------------------|----------------------------|
|03.06 |虾仁、蟹肉 |去皮壳和冷冻 |
|------------|--------------------|----------------------------|
| |冷冻的或干的墨鱼、 | |
|03.07 |鱿鱼及章鱼 |清除内脏,冷冻或干燥 |
|------------|--------------------|----------------------------|
|第5章 | | |
|05.04 |动物肠衣 |清洗,分拣,盐渍或干燥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第二类 | |
| |植物产品 | |
|------------|--------------------|----------------------------|
|第8章 | | |
|08.01 |腰果仁 |去壳和去皮 |
|------------|--------------------|----------------------------|
| |第四类 | |
| |食品;饮料、酒和醋;| |
| |烟草及加工的烟草代 | |
| |用品 | |
|------------|--------------------|----------------------------|
|第17章 | | |
|17.01 |砂糖和绵白糖 |由原糖制成 |
|------------|--------------------|----------------------------|
|第18章 | | |
|18.04 |可可脂、可可油;可 | |
|~ |可粉;巧克力及其它 |由可可豆制成 |
|18.06 |含可可的食品 | |
|------------|--------------------|----------------------------|
|第24章 | | |
|24.02 |雪茄烟及卷烟; |由烟草制成 |
|~ |其它烟草制品 | |
|24.03 | |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 第六类 | |
|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 | |
| |业的产品 | |
|------------|--------------------|----------------------------|
|第28章 | | |
| | |使用本税目号以外的原料制 |
| |无机化学品;贵金 |成; |
|28.01 |属,稀土金属,放射 | 也可使用本税目号项下的 |
|~ |性元素及其同位素的 |进口原料,其价值不超过制 |
|28.51 |有机及无机化合物 |成品出厂价的75% |
|------------|--------------------|----------------------------|
|第29章 | | |
| | |使用本税目号以外的原料制 |
|29.01 | |成; 也可使用本税目号项 |
|~ |有机化学品 |下的进口原料,其价值不超 |
|29.42 | |过制成品出厂价的75% |
|------------|--------------------|----------------------------|
| | | |
|第30章 | | |
|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使用本税目号以外的原料制 |
| |成份混合而成供治疗 |成; |
|30.03 |或预防用的成药,未 | 也可使用本税目号项下的 |
| |以标定剂量包装或非 |进口原料,其价值不超过制 |
| |零售包装 |成品出厂价的75%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用于治疗或预防用的 | |
| |含有混合或非混合的 | |
| |成药(不包括税目 |使用本税目号以外的原料制 |
| |30.02, |成;也可使用本税目号项下 |
| |30.05或30. |的进口原料,其价值不超过 |
|30.04 |06项下的商品),包|制成品出厂价的75% |
| |装或标定剂量或多种 | |
| |形状或以零售方式进 | |
| |行包装 | |
|------------|--------------------|----------------------------|
|第31章 | | |
| | |使用本税目号以外的原料制 |
|31.01 | |成; |
|~ |肥料 |也可使用本税目号项下的进 |
|31.05 | |口原料,其价值不超过制成 |
| | |品出厂价的75% |
|------------|--------------------|----------------------------|
|第32章 | | |
| |鞣料和染料提取物, | |
| |鞣酸及其衍生物;染 |使用本税目号以外的原料制 |
|32.01 |料,颜料及其它着色 |成; |
|~ |材料;漆和清漆;油 | 也可使用本税目号项下的 |
|32.15 |灰和其它胶粘膏;墨 |进口原料,其价值不超过制 |
| |类 |成品出厂价的75%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第33章 | | |
| | |使用本税目号以外的原料制 |
|33.01 |香精油和树脂香膏, |成; |
|~ |香料制品和化妆盥洗 | 也可使用本税目号项下的 |
|33.07 |制品 |进口原料,其价值不超过制 |
| | |成品出厂价值的75% |
|------------|--------------------|----------------------------|
| | | |
|第34章 | | |
| |皂类,有机表面活性 | |
| |剂、洗涤剂、润滑剂、| |
| |人造蜡,经过调制的 |使用本税目号以外的原料制 |
|34.01 |蜡、上光蜡和擦净剂,|成;也可使用本税目号项下 |
|~ |蜡烛及类似品,塑料 |的进口原料,其价值不超过 |
|34.07 |用膏泥、牙科蜡模及 |制成品出厂价的75% |
| |以石膏为基料的牙用 | |
| |制品 | |
|------------|--------------------|----------------------------|
|第38章 | | |
| | |使用本税目号以外的原料制 |
|38.01 | |成;也可使用本税目号项下 |
|~ |杂项化学产品 |的进口原料,其价值不超过 |
|38.23 | |制成品出厂价的75%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第七类 | |
| |塑料及其制品 | |
| |橡胶及其制品 | |
|------------|--------------------|----------------------------|
|第39章 | | |
|39.17 | | |
|~ |塑料制品 |由塑料原料加工成型 |
|39.26 | | |
|------------|--------------------|----------------------------|
|第40章 | | |
|40.07 | | |
|~ |橡胶制品 |由橡胶板、片、条材料制成 |
|40.17 | | |
|------------|--------------------|----------------------------|
| |第八类 | |
|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 |
| |旅行用品、手提包及 | |
| |类似盛具 | |
|------------|--------------------|----------------------------|
|第41章 | | |
|41.04 | | |
|~ |皮革 |鞣制或复鞣,整饰 |
|41.07 | |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第42章 | | |
| |皮革或再生皮革、塑 | |
| |料薄膜、纺织材料、 | |
| |钢纸或纸板制成或全 | |
| |部或主要以此材料覆 | |
| |盖的衣箱、提箱、小 | |
| |手提箱、公文包、公 | |
|42.02 |务包、书包、眼镜盒、|裁剪、缝制、成型 |
| |望远镜盒、乐器盒、 | |
| |照相机盒、枪套及类 | |
| |似的盒套;钱夹、地 | |
| |图盒、烟盒、工具盒、| |
| |运动袋、珠宝盒、刀 | |
| |叉餐具及类似盛具 | |
| |皮革或再生皮革制成 | |
|42.03 |的服装制品及服装附 |裁剪、缝制 |
| |属用品 | |
|------------|--------------------|----------------------------|
|第43章 | | |
| |未缝制或已缝制的已 | |
|43.02 |鞣毛皮 |鞣制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毛皮制成的服装制 | |
|43.03 |品、服装附属用品及 |裁剪、缝制 |
| |其它制品 | |
|------------|--------------------|----------------------------|
|43.04 |人造毛皮制品 |裁剪、缝制 |
|------------|--------------------|----------------------------|
| |第十类 纸、纸板及 | |
| |其制品 | |
|------------|--------------------|----------------------------|
|第48章 | | |
|48.17 |纸或纸板制的信封、 | |
| |封缄信片、素色明信 | |
| |片和通信卡;纸或纸 | |
| |板制的盒子、纸袋、 |裁切,装订或印刷 |
| |纸夹和文件夹,包含 | |
| |各种纸制文具 | |
|------------|--------------------|----------------------------|
| |卫生纸、纸手帕、 | |
|48.18 |面巾纸、餐巾纸、 | |
| |纸尿布、止血塞、 | |
| |纸床单及类似的 |裁切、消毒 |
| |家庭、卫生或医 | |
| |院用品 |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48.19 | | |
|~ |纸、纸板及其制品 |裁切,装订或印刷 |
|48.23 | | |
|------------|--------------------|----------------------------|
| |第十一类 | |
| |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 | |
|------------|--------------------|----------------------------|
| | | |
|第51章 | | |
|51.06 | | |
|~ |毛纱、毛线 |由毛纤维或毛条经纺制 |
|51.10 | | |
|------------|--------------------|----------------------------|
|51.11 | | |
|~ |毛的机织物 |织造 |
|51.13 | | |
|------------|--------------------|----------------------------|
|第52章 | | |
|52.04 |棉制缝纫线 |由两股或以上纱捻制 |
|------------|--------------------|----------------------------|
|52.05~| | |
|52.07 |棉纱 |由纤维经纺制 |
|------------|--------------------|----------------------------|
|52.08~| | |
|52.12 |棉机织物 |织造或印染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第53章 | | |
|53.06 | | |
|~ |麻纱线;其它植物纺 |由纤维经纺制 |
|53.08 |织纤维纱线 | |
|------------|--------------------|----------------------------|
|53.09 | | |
|~ |麻机织物;其它纺织 |织造 |
|53.11 |用植物纤维机织物 | |
|------------|--------------------|----------------------------|
|第54章 | | |
| |化学纤维长丝纺制的 | |
|54.01 |缝纫线 |由两股或以上长丝捻制 |
|------------|--------------------|----------------------------|
|54.02 | | |
|~ |化学纤维长丝纱线 |纺丝 |
|54.06 | | |
|------------|--------------------|----------------------------|
|54.07 | | |
|~ |化学纤维长丝纱线的 |织造 |
|54.08 |机织物 | |
|------------|--------------------|----------------------------|
|第55章 | | |
| |化学纤维短纤纺制的 | |
|55.08 |缝纫线 |由两股或以上纱捻制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55.09 | | |
|~ |化学纤维短纤纺 |由纤维或化纤毛条经纺制 |
|55.11 |制的纱线 | |
|------------|--------------------|----------------------------|
|55.12 | | |
|~ |化学纤维短纤纺 |织造 |
|55.16 |制的机织物 | |
|------------|--------------------|----------------------------|
|第56章 | | |
|56.03 |无纺织物 |成网至成品 |
|------------|--------------------|----------------------------|
| |麻或合成纤维纺 | |
|56.07 |制的线、绳、索、 |由两股或以上纱、线捻制或 |
| |缆 |编织 |
|------------|--------------------|----------------------------|
| |线、绳或索结制 | |
|56.08 |的网料;纺织材料制 |编结或织造 |
| |成的渔网及其它网 | |
|------------|--------------------|----------------------------|
|第57章 | | |
|57.01 | | |
|~ |地毯和纺织材料的其 | |
|57.05 |它铺地制品 |由纤维或纱、线经织造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第58章 | | |
|58.01 |特种机织物;簇绒织 | |
|~ |物;花边;装饰毯; |织造或编结或粘合或簇绒 |
|58.09 |装饰带 | |
|------------|--------------------|----------------------------|
| | |经刺绣,所用进口原料价值 |
| |成匹、成条或成花纹 |不超过制成品出厂价的 |
|58.10 |图案的刺绣品 |75% |
|------------|--------------------|----------------------------|
| |经绗缝用纺织材料与 | |
|58.11 |胎料组合制成的被褥 |裁剪、缝纫、绗缝 |
| |状纺织品 | |
|------------|--------------------|----------------------------|
|第59章 | | |
|59.01 | | |
|~ |浸渍、涂层、包覆或 |由机织或编织物制成 |
|59.07 |层压的纺织物 | |
|------------|--------------------|----------------------------|
| | | |
|59.09 | | |
|~ |工业用纺织制品 |织造或针刺 |
|59.11 | |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第60章 | | |
|60.01 | | |
|~ |针织物及钩编织物 |针织或编结 |
|60.02 | | |
|------------|--------------------|----------------------------|
|第61章 | | |
|61.01 | | |
|~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 |裁剪、缝纫至成衣或针织或 |
|61.14 | |编结 |
|------------|--------------------|----------------------------|
|61.15 |针织或钩编的袜类, | |
|~ |手套类,衣着附件和 |裁剪、缝制或针织或编结 |
|61.17 |零件 | |
|------------|--------------------|----------------------------|
|第62章 | | |
|62.01 | | |
|~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 | |
|62.11 |装 |裁剪、缝纫至成衣 |
|------------|--------------------|----------------------------|
| |胸罩、束腰带、紧身 | |
| |胸衣、吊裤带、吊袜 |钩编的经编结; |
|62.12 |带、束袜带和类似品 |其它的经裁剪、缝制或针织, |
| |及其零件,不论是否 |所用进口原料价值不得超过 |
| |针织或钩编的 |制成品出厂价的75%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非针织和非钩编的手 | |
|62.13 |帕、披巾、头巾、围 |裁剪、缝制,所用进口原料 |
|~ |巾、披纱、面纱及类 |价值不超过制成品出厂价的 |
|62.15 |似品,领带和领结 |75% |
|------------|--------------------|----------------------------|
|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手 | |
|62.16 |套类 |裁剪、缝制 |
|------------|--------------------|----------------------------|
| | |裁剪、缝制,所用进口原料 |
|62.17 |衣着附件和零件 |价值不超过制成品出厂价的 |
| | |75% |
|------------|--------------------|----------------------------|
|第63章 | | |
|63.01 |毯子及旅行毯 |织造 |
|------------|--------------------|----------------------------|
| |床上、餐桌、盥洗及 | |
|63.02 |厨房用的织物制品; |裁剪、缝制或针织或编结, |
|~ |窗帘(包括帷帘)及 |所用进口原料价值不超过制 |
|63.04 |帐幔;帘帷或床帷; |成品出厂价的75% |
| |其他装饰用织物制品 | |
|------------|--------------------|----------------------------|
|63.05 |货物包装用袋 |编织或织造,裁剪,缝合 |
|------------|--------------------|----------------------------|
| |天篷及遮阳篷;帐 | |
|63.06 |篷;风帆;充气褥垫 |裁剪、缝制或粘合,装配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由机织物和纱线物组 | |
| |成的零售包装成套物 | |
| |品,不论是否带有附 | |
|63.08 |件,用以制作小地毯、|裁剪,缝制或针织或编结 |
| |挂毯、绣花台布、餐 | |
| |巾、或类似纺织制品;| |
|------------|--------------------|----------------------------|
| |第十二类 | |
| |鞋;帽;雨伞、阳伞 | |
| |人造花;人发制品 | |
|第64章 | | |
|64.01 | | |
|~ |鞋类 |制鞋面或鞋底、合成 |
|64.06 | | |
|------------|--------------------|----------------------------|
|第65章 | | |
|65.03 |毡帽和其它毡制帽类 |热压定型 |
|------------|--------------------|----------------------------|
| |用任何材料的条带编 | |
| |结成的帽子及其它 | |
|65.04 |帽,不论是否有衬里 |裁剪,缝制或编结 |
| |或装饰物 |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针织或钩编,或用花 | |
|65.05 |边或其它细片状纺织 |针织或钩编或缝制 |
| |物制成的帽子 | |
|------------|--------------------|----------------------------|
| |安全帽、橡胶或塑料 | |
|65.06 |制帽类 |裁料、成型 |
|------------|--------------------|----------------------------|
|第66章 |雨伞、阳伞 | |
| |(包括手杖伞、庭园 | |
|66.01 |伞及类似的伞) |裁切伞面、装配 |
|------------|--------------------|----------------------------|
|第67章 | | |
|67.02 |人造花卉 |成型、组合 |
|------------|--------------------|----------------------------|
|67.04 |假发 |编结,缝制或粘结 |
|------------|--------------------|----------------------------|
| |第十三类 | |
| |玻璃及其制品 | |
|------------|--------------------|----------------------------|
|第70章 | | |
| |镶框的玻璃镜,包括 | |
|70.09 |后视镜 |裁镜片,制框,装配 |
|------------|--------------------|----------------------------|
| |玻璃珠、仿珍珠,仿 | |
|70.18 |宝石或仿半宝石 |切割,琢磨或包镀,镶装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 |第十四类 | |
| |天然或养殖珍珠,宝 | |
| |石或半宝石,贵金属,| |
| |包镀贵金属及其制 | |
| |品;仿首饰 | |
|------------|--------------------|----------------------------|
|第71章 | | |
|71.13 | | |
|~ |贵金属、包镀贵金属 |制模或倒模,镶嵌或成型, |
|71.15 |制的首饰 |抛光,电镀 |
|------------|--------------------|----------------------------|
| | |钻孔或切割;琢磨或镶嵌或 |
|71.16 |珍珠及宝石制品 |穿串 |
|------------|--------------------|----------------------------|
| | |倒模或切割,胶粘或包镀, |
|71.17 |仿制首饰 |抛光 |
|------------|--------------------|----------------------------|
| |第十五类贱金属制品 | |
|------------|--------------------|----------------------------|
|第73章 | | |
| |钢铁制的桌子、炊具 | |
|73.23 |及其它家用制品及其 |切料、成型、表面处理 |
| |零件 | |
--------------------------------------------------------------------
--------------------------------------------------------------------
|税目号 | 商 品 名 称 | 主要制造、加工工序 |
| | | 或其它要求 |
|------------|--------------------|----------------------------|
|第82章 | | |
|82.01 |贱金属制的工具、器 | |
|~ |械、刀具、餐匙和餐 |切料或铸造,机械加工,表 |
|82.15 |叉及其零件 |面处理 |
|------------|--------------------|----------------------------|
|第83章 | | |
|83.01 | | |
|~ |贱金属杂项制品 |切料、成型、表面处理 |
|83.11 | | |
|------------|--------------------|----------------------------|
| |第十六类 | |
| |机电类 | |
|------------|--------------------|----------------------------|
| | |经全部组装工序和进口原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实施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实施办法

(重办发〔1995〕16号 一九九五年三月六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劳动法》,严肃查外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根据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第75号令(以下简称国务院“75号令”)和《四川省工业企业劳动安全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处理。
火灾、道路交通、内河交通及其他事故引起的职工伤亡,按其相关法规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三条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应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现任分明,处罚适度。

第二章 事故报告和现场勘验
第四条 凡企业在劳动过程中履珠伤亡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伤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千企业主管部门,同时按市有关部门管辖分工,报告公安部门、检察院、工会和劳动行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应按规
定及时上报。
第五条 企业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事故现场受到厂破坏。除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外,事故现场未经批复结案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除。
第六条 劳动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在接到企业职工死亡事故报告后,必须尽快派员进入事故现场会同企业进行勘验。事故现场勘难事要求如下:
(一)事故现场的拍照或录像并大量有关数据,做好文字记录;
(二)查明事故发生时的活动情况、相互关系,做好笔录;
(三)查清作废人员的状态、伤害程度、伤害方式、致害物、个人防护及防护设施状况等;
(四)收集、记录并保存现场的破坏部件、碎片、残留物、起因物等物证;
(五)绘制事故现场图,表明事故现场环境、空间几何尺寸及相关物件的有关情况以及相互关系;
(六)勘验人员应如实填写现款勘验记录、注明勘验时间,有关当事人和企业负责人及勘难事人员应在勘验记录上签名。

第三章 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七条 调查组的组成
企业发生作废事故后应根据伤亡程度、不同属别分别按以下要求组成调查组。
1、企业发生一次轻伤9人以下,由企业组织调查;
2、企业发生一次轻伤10人以止或重伤2以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的事故,以企业为主,主管部门参加组织调查,乡镇企业由乡镇企业管理办公室组织调查;
3、企业发生一次死亡1-2人或重伤10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事故。
(1)乡镇、街道企业由其乡镇、街道相应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2)区、市、县属企业由其主管部门组织调查;
(3)私营、三资企业和市属小型企业由其代管、归口的乡镇、街道、行业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调查。
(4)市属以上大、中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企业主管部门参加组织调查。
4、企业发生中欠死亡3人及其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事故,按其属别分别由区、县级或市级主管、代管归口部门牵头组织调查(含中央属无主管部门的企业)。
5、企业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其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事故,由市政府或省级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调查。
6、跨地区、多因素、多边关系、多方责任的事故由劳动行政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调查。
第八条 凡死亡事故,企业主管部门、劳动、公安部门、工会应派员参加调查,并邀请有关检察机关参加。调查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并有书面记录。
发生事故的单位(除牵头组织调查的大、在型、企业外),应指派与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作为联络员配合调查,但不参加调查取证和事故分析。发生事故的企业应为事故调查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并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处理事宜。
第九条 事故调查工作,应做到及时、客观、准确,确保材料真实可靠。调查取证材料应有调查人和被调查人签字。
第十条 凡涉及多因素、多方责任或其它特殊的事故,事故调查组必须进行物证分析和技术鉴定工作,以取得必要的和科学的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准事故原因,对聘请参加技术分析鉴定的单位和人员应要求具有公正性、权威性。
第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在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应根据事故现场勘难验记录,证人证言、技术分析结论等调查材料,对事故进行认真分析,根据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因果、内在联系,确定事故的现任乾,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事故
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基本情况。企业名称、行业、经济类型、隶属关系、企业法人、企业地址、邮政编码,事故发生日期、类别,事故发生地点、伤亡人数、伤亡人员情况、经济损失等;
(二)事故经过。应冽在事故过程中发生的与事故联系紧密的事件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
(三)事故原因分析。应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诸方面对事帮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加以分析;
(四)事故预防措施建议:包括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
(五)对事故责任的确认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应通过对事故原因和有关事实的分析、认定,确定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
(六)事故调查报告的最后应列出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注明姓名、单位和职务并由调查组成员签字。
第十二条 事故调查报告和所有事故调查材料应编制目录后装订成册。
第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情况后,如果调查组内对事故分析和现任乾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事故调查组组长应负责如集调查组成开会进行研究和协调,如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应按国务院第75号令第十四条规定执行,对事故分析和处理的不同意见应书面说明理由,以务
待查。

第四章 事故处理、批复结案
第十四条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写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在事故秉性徨两个月内,连同全部事故调查材料,及时报相关劳动行政部门,并按以下规定批复结案。
(一)9从以下轻伤事故,由企业批复结案,报主管部门务查;
(二)10人以上轻伤,2人以下重伤(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的事故),分别由乡镇、街道或主管部门批复结案,并报相关劳动行政部门务安,以实施监督;
(三)3人以下重伤和死亡事故(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事故),按事故星空管理分工,分别报市或区市县劳动行政部门或转报省劳动部门批复结案。
第十五条 劳动行政部门批复前对报来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及时研究,并对有关调查材料进行复核,研究同意后以正式文件批复并明确处理意见(对事故的批复和行政处罚决定应分别行文,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应千知被处罚单位和个人的诉权),批复时限不得超过一个
月,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收到批复和处理决定后,必须在企业职工中公开宣布批复意见和处理决定,并落实事故的防范措施。事故单位和事故责任人员应依法按规定及时缴纳罚款。对有关人咒的行政处分按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执行。
第十六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调查处理报告书有异议的,应及时书面通知企业或其主管部门,重新调查或研究,并提交调查处理报告书,同意后极按前述程序执行。
第十七条 企业应将事故处理执行结果书面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对事故防范措施的完成情况,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可视情况派员进行检查验收。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参照执行。
第十九条 特别重大事故按重府发「1991」287号“关于重大事故处理程序”办理。
第二十条 过去市劳动局发布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一条 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市检察院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1995年3月6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商标工作达到国际水平的规划(2008年至2012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商标工作达到国际水平的规划(2008年至2012年)》的通知
   
工商标字[2009]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局各司(厅、局)、各直属单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商标工作达到国际水平的规划(2008年至2012年)》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章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商标工作达到国际水平的规划(2008年至2012年)

  

  商标作为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开发和利用商标资源,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标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建立了既符合国际规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标法律制度,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商标注册和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商标注册和管理理论,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商标注册和管理人才队伍,取得了商标注册申请量世界第一、商标注册申请审查量世界第一、有效注册商标量世界第一的显著成绩,成为世界第一商标大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商标资源促进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形成一批拥有驰名商标、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实现我国由商标大国向商标强国的转变,2008年初,国家工商总局明确提出了商标注册与管理工作要实现“三五目标”的工作思路,即三年(2008年至2010年)解决商标注册审查及评审积压、五年(2008年至2012年)使商标工作达到国际水平。

  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69.8万件,审查商标注册申请75万件,8年以来首次实现商标注册审查量超过当年的商标注册申请量。2009年,我国商标注册审查量于9月15日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0.5万件,并带动商标注册申请量创历史最高,预计全年将达80万件。“三五目标”实施两年来,解决商标审查和评审积压问题取得历史性突破,从根本上扭转了商标工作的被动局面,获得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明确未来三年商标工作的方向和具体任务,确保2012年使商标工作达到国际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从我国国情出发,全面总结我国商标工作取得的成就,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坚持“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四个统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标法律法规,提高商标审查、评审质量和效率,加大商标保护力度,深化商标信息公开工作,提升社会公众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商标注册、管理和保护工作,力争到2012年使我国商标事业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达到国际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

  从商标工作发展的全局出发,既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又要兼顾当前,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从商标工作发展的现状出发,既要注重整体规划,明确商标工作达到国际水平的具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又要注重分清主次,先后有序,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坚持权利保护与服务大局相结合

  从商标工作发展的本质出发,既要保护商标专用权,维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社会公众的正当权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求真务实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从商标工作发展的规律出发,既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务实的态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也要以创新为指导,大胆拓展思路,开创商标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以我为主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从商标工作发展的趋势出发,既要立足国情,认识到商标工作与国外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要以我为主,有选择地吸收国外商标事业的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

三、规划目标
  ——完善现行商标法制,建立先进、完备的法律制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立法技术和理念,充分吸收其他国家成熟的制度设计,结合我国国情,修改《商标法》和与之配套的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能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新形势。

  ——创新商标工作机制,实现商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为指导,从商标注册、管理和保护的各个环节入手,更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职能,规范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商标工作长效机制。

  ——提升商标注册、管理和保护能力,全面提高公众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商标确权机制,建立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商标审查和评审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商标注册审查周期控制在10个月以内、商标异议裁定和评审审理周期控制在20个月以内,不断提高商标审查和评审质量;创新商标注册管理工作体制机制,为实施商标战略提供制度化保障;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我国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双轨制”的独特优势。

  ——提高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水平,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主动培育和认定驰名、著名商标,利用驰名、著名商标吸纳、聚集、组织社会资源,重组并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拉动国内外消费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一批商标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全面推进商标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商标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透明度,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商标注册和管理,全面拓展商标电子政务的广度和深度,确保商标注册电子申请比例达到全部商标注册申请的85%,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商标注册申请的电子互动。

  ——培育一支专业、稳定、多层次的商标干部队伍。根据“四高目标”的要求,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风险点管理为保证,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商标干部队伍。

四、实施措施
(一)加快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商标法律制度
  抓紧《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认真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给商标法律制度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完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商标工作机制和体制,进一步促进我国商标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商标法制环境,使《商标法》在简化和完善程序、方便商标申请人、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加强商标代理机构监管、解决驰名商标有关问题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抓紧《商标代理条例》的立法工作。探索建立健全商标代理行业协会自律制度;创新监管方式,考虑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以实现对代理组织的动态监管;加强对商标代理人培训,提高代理人办理各类商标业务和处理纠纷的能力。

  抓紧制定、修改与《商标法》配套的各类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在《商标法》修订后,要尽快出台与之配套的《商标法实施条例》;适时对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特殊标志等现行规章进行修改;适时针对商标注册、管理和保护出台规范性文件。

(二)建立完整、高效的商标审查和评审工作机制
  建立商标注册审查员轮岗制度,使其熟悉商标审查工作的全部流程,达到一专多能、全程审查的国际水准,从根本上提高审查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素质;适时引入一标多类、申请分割、审查意见书等制度;建立并完善商标审查、复核、审核的三级审查工作机制。

  适时推行开庭审理,设立案件审理委员会负责讨论复杂疑难和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设立合议组负责审理双方当事人的案件,设立独任评审员负责审理驳回复审案件;增加当事人和解程序,在驳回复审案件中采取同意书制度,鼓励复审申请人征得在先商标所有人同意;在双方当事人案件进入实质审理程序之前,给予当事人一定的协商期限。

(三)保持合理、稳定的商标审查和评审周期
  对商标注册申请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和预测。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及市场主体类型、数量的变化情况,准确了解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对商标审查和评审的具体需要,对商标注册和评审申请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统筹安排商标审查和评审力量。

  加快商标审查和评审速度,缩短商标审查和评审周期。在坚持商标审查和评审绩效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调整、加强商标审查和评审一线力量,细化审查和评审流程中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限,确保将商标注册审查周期控制在10个月以内、商标异议裁定和评审审理周期控制在20个月以内。

(四)完善商标审查和评审质量管理体系
  积极探索参照ISO9001体系,通过对商标审查和评审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建立完整的商标审查和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商标审查和评审质量管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加大商标工作信息公开的力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商标权利人提供更加有力的保护,提高社会公众对商标审查和评审工作的满意度。

  全面确定商标审查和评审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确立质量目标,形成质量手册。在商标申请受理、注册审查、异议裁定和评审案件审理等业务流程中全面实施质量监控,制定相应的质检标准,并将质检标准、质检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开;根据业务性质及人员水平,形成科学合理的确定抽检(查)范围和抽检(查)比例的工作规程;加强廉政风险管理,对商标审查和评审的各个岗位和相关人员施以有效监督、严格责任;将商标审查质量抽检合格率提高到99%以上,评审裁决被起诉量与裁决总量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商标行政诉讼的胜诉率保持在85%以上。

(五)进一步加强商标行政执法
  明确行政职能,加强执法力量。进一步明确职能,健全执法机构,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做到商标监管与发展、与服务、与维权、与执法的统一,切实保护中外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众放心的消费环境。

  统一执法标准,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统一商标行政执法法律适用标准,加强商标行政执法人员对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切实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密切与公安、海关、版权、专利等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沟通和联系,形成执法合力,完善跨部门商标执法协作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行政指导。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充分发挥行政指导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商标行政执法机关的指导及与商标权利人的联系,鼓励企业建立维护商标权益的机构,健全商标权自我维护网络,构建以自我保护为主体、行政和司法保护相结合、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商标权益保护体系。

(六)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保护
  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审查工作。继续坚持并完善地理标志注册申请单独排队、提前审查的 “绿色通道”,使之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推行地理标志工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继续将地理标志注册申请材料目录、范本以及已注册地理标志名录等信息在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网站上予以公布。

  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力度,积极引导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注册,大力推行“公司+商标(地理标志)+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商标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中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商标富农”工作经验。

(七)加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
  启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有关立法工作。从完善认定程序、细化认定标准、明确部门职责、强化事后监管的角度,修改《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全面完善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确立驰名商标的认定和退出机制;将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纳入《商标法》的范畴,按照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进一步统一认定标准、规范认定程序、完善监督体系,积极指导全国各地制定著名商标认定规则和程序,使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尽快做到有法可依。

  大力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培育和发展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向企业普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申报渠道和程序的宣传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培育和发展规划,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育引导措施,建立起衔接紧、后劲足、实力强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创建梯队,保证重点目标重点培育、重点突破,形成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创建格局和工作态势,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做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发展和培育的基础工作。

  继续强化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保护力度。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中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作为重点予以保护,通过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及宣传工作,使公众广泛了解驰名商标扩大保护的法律意义,从根本上有效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而有力地保障公平竞争、统一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切实加强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公益宣传。通过媒体公益广告、社会公众宣传等形式,调动行业协会积极性,向全社会普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相关知识,切实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和信任,充分发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对产品和服务的指示性作用。

(八)不断加强商标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积极探索适应商标审查和评审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机制和辅助人员管理机制。努力推进商标审查、评审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稳定商标审查、评审人员队伍,提高商标审查、评审效率;努力健全完善商标审查、评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根据公务员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探索研究建立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进一步充实基层商标行政执法力量。要加强队伍建设,尤其需要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财政支持方面加强基层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要大量充实基层商标执法部门的力量,注意选拔和配备熟悉商标工作的干部,形成一支稳定、精干、高效的商标基层执法队伍,切实提高执法效能。

  建立有利于商标工作人员成长的培训机制。加强对商标工作基础理论和现实商标业务的前瞻性研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国家工商总局行政学院作用,加强商标工作人员培训;加强同知识产权审判机构、高校商标教学研究机构、商标法律服务机构、企业商标管理部门之间工作交流,提高商标工作人员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商标人才库和专业人才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商标工作人员与地方商标行政执法人员双向短期挂职交流制度;积极组织商标工作人员赴国外培训。

(九)全面推进商标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
  继续加强“中国商标网”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国商标网”作为商标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及时发布和更新有关的商标信息,保证网上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实现网上公告、网上查询、网上申请和网上付费,确保商标注册电子申请比例达到全部商标注册申请的85%;逐步将网上申请业务种类由目前只接受部分商标注册申请扩展到变更、转让、异议、评审等业务类型;逐步实现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商标注册申请人及后续业务申请人的双向电子互动,全面提高商标注册、管理与保护自动化水平。

  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商标审查和评审系统。努力实现商品分类的标准化和智能化,为扩大网上申请的范围和幅度创造条件;深入研究包括商标图像识别在内的更先进和效率更高的商标审查相关算法;建立以驳回复审网上申请为主要内容的评审服务系统;建立以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为目标的商标评审辅助系统,即建立商标评审流程管理系统、实现评审案件审理程序信息化、建立评审案件审理参照体系(典型案例库)、建立评审裁文分类库。

  适时研发工商系统内部商标业务专网。实现商标数据库和企业名称数据库的连接整合;建立覆盖全国的商标案件数据库;构建商标申请人、代理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定牌企业的自行申报及网上公布系统;建立工商系统内部商标综合、办案文件的办公流程;建立与商标相关的法律文件数据库。

  加强商标档案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解决商标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安全存放问题,建立以电子为主、纸件为辅的准确、完备的商标档案系统,实现商标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档案资源信息化和档案利用科学化。

(十)大力提高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
  深化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信息公开责任意识,充实总局商标政务信息窗口的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研究分析并依法发布权威商标信息,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推进基层商标执法政务公开建设,结合信息化要求,积极推进商标行政执法文书网上公开试点进程。

  进一步规范商标咨询服务。提高专职接听咨询电话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对外服务应答机制,并就公众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整理成书面答复口径在网上公布,进一步方便社会公众。

  积极开展商标权质权登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创造性地开展企业帮扶工作,积极支持企业将商标与金融等手段紧密结合,实现商标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十一)积极开展商标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尊重和保护商标权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拓展网络等宣传新渠道,强化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商标意识,正确引导舆论,加大执法成果的正面宣传,全面树立我国政府保护商标专用权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我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充分提振企业运用商标发展壮大的信心。

  广泛开展商标普及教育。推动建立商标人才培养基地,支持高等学校开设相关商标课程,开展商标研究,将商标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配合制定、实施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将商标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商标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

  建立商标博物馆,加强研究和宣传工作。征集、典藏各种珍贵商标文献及典型商标,大力丰富商标博物馆的馆藏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商标专业人员研究商标档案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法律价值;定期举办商标专题展览,并向社会公众开放。

(十二)不断加强商标国际交流与合作
  努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我国在商标领域的国际地位。继续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地区)商标主管机关的交流与合作,参与制订与修订商标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有关议程,参与国际商标领域秩序构建,增强我国在国际商标领域谈判的话语权,从根本上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充分利用多、双边商标领域合作机制等形式,保护我国企业在国外的合法商标权益,为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商标保护国际环境。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鼓励、支持我国企业实施商标“走出去”战略。加强商标国际注册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全面及时掌握商标海外注册与保护的基本情况和信息;培养建立熟知商标国际法律制度的人才队伍,增强国内申请人商标国际注册意识,切实提高国内企业海外商标注册数量,支持企业在海外不断提升中国商标的形象;充分发挥政府及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发挥行业协会优势,调动企业主动维权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商标海外维权和预警机制。